1事情起因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起新闻——“网传高校教师因非升即走压力自杀”。
原报道转载如下:
“据了解,该教师为**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的一名副教授,先后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学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19年经人才引进政策进入**林业大学任教。
**林业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乔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本校没有“非升即走”的政策,只是按照聘用合同进行正常考核,该教师考核未通过,由副教授降级为讲师。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普通老师考核不合格,也是有一些(处理)措施的。”乔表示,该校对引进人才“非常照顾”,至于本次考核标准,“要看当时的(聘用)合同是怎么签的。”
根据**林业大学官网,对首聘期期满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校将从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学术兼职、对外交流和经费使用情况等九个方面对其进行考核。
根据《**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实行协议管理,首聘期一般为3-4年。学校和引进人才签订《**林业大学引进教师协议书》,依据协议书进行考核。考核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科研项目类满分50分,论文类满分50分。考核得分100分为合格,一次性发放剩余购房补贴;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为基本合格,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享受待遇者降级聘任。考核得分75分以下为不合格,将不再续聘,或经双方协商一致予以有条件降级聘任。
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此事已处理结束。”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青年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什么是“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是个俗称,指的是第一个聘期没有完成合同的目标,下一个聘期就不再续聘。
当然,合同中也会有科研成果的量化要求,但最核心的指标是晋升职称,包括讲师升上副教授,也包括一些青年人才项目到期转为教授,这样的合同制、聘期制是近些年国内高校教师制度的“普遍”政策。
那么,这个“非升即走”是何须人也,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且听AE君慢慢道来。
其实,这一切,还要从“Tenure Track”讲起。。。。。。
⭐️众所周不知,“Tenure Track”--终身职位制,是一些国家存在的一种学术任命类别,是教授晋升和学术工作保障的途径。这是助理教授成为副教授,然后成为教授的过程。绝大部分海外大学都有终身教职制度,但并非这些院校的所有教学和研究职位都是终身教职。助理教授职位是终身教职的入门级职位。讲师和兼职教授不在终身教职的序列里。
终身教职赋予教授在其所在大学的永久就业权,并保护他们不被无故解雇。这一概念与学术自由密切相关,因为终身教职的保障允许教授研究和教授任何课题--即使是有争议的课题。
⭐️“Tenure Track”评审程序:进入终身教职轨道的教授应在就职 6 年后接受终身教职审查。终身教职评审主要评估教授在三个方面的贡献:研究、教学和为大学服务。
在评审程序开始之前,教授必须准备一份终身教职档案。档案通常包括个人简历、出版物清单、综合教学作品集、终身任职声明、获奖和资助清单以及在大学服务的详细情况。系终身职位委员会还将从该领域的著名资深学者那里征集五到十封外部评审信。外部评审人将对教授的工作和对该领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就是否授予其终身教职提出建议。
收到外部评审信后,系终身职位委员会将对档案进行审查,系主任将就终身职位申请提出建议。接下来,终身教职档案将提交给学院院长,然后提交给校园委员会,最后由教务长做出终身教职的决定。如果教授被授予终身教职,通常也会晋升为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五到七年后,副教授将再次接受评审,然后晋升为正教授。
3一些疑问  以上报道较短,也许事情的原委仍有待揭露。但。。。。。。
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实:这名年轻人在工作中,考核不合格。但仔细想来,又疑团重重。。。
⭐️第一个疑问:这么优秀的年轻人,怎么考核就不合格了?本科就读于双一流、硕士国内TOP、博士国际准TOP的人,一路都是混过来的吗?又或者说,难道考核指标是要发Nature、Science?
⭐️第二个疑问:解决不了吗?非要走这条路吗?
不合格,就不合格,有什么大不了?
君不见,2021年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姜文华事件,还历历在目。。。。。。
⭐️第三个疑问:发生这种事件,对于广大留学生回国就业是什么影响?
如果此类事件频发,国内高校天天组团海外现场招聘的意义又何在?毕竟,比起动辄“百万年薪”,生命更重要!
在此,我们呼吁:
⭐️请给年轻人一点试错的空间,即使是一名校长、一名院士,也都是从跌跌撞撞的年轻人走过来的!
⭐️请保护年轻教工,因为他们不再”年轻”,身后有父母、妻儿要养!他们要出门狩猎,如果没有飞机大炮,也请给上他们一把锄头!
⭐️请爱惜年轻人,因为他们才是祖国科研的未来!
愿天堂里没有“非升即走”!
|